我們知道,商標保護具有地域性,在我國獲得的商標權利,在其他國家是不起作用的,因此,企業想走向國際,就必須提前做好商標的國際保護。
隨著我國企業向世界市場的推進,而國內企業商標國際保護意識薄弱,在開辟國際市場時沒有認識到及時申請商標注冊、取得當地法律保護的重要性,以致自己的商標屢屢被他人搶注,為這些企業以后進軍國際市場帶來了嚴重障礙,部分甚至被逐漸擠出原已打開的市場。由此可見,是否及時注冊商標,結果天壤之別。下面讓高沃知識產權為您介紹幾個典型案例。
“同仁堂”為何進不了日本?
說起同仁堂,在中國幾乎人人皆知。然而,這家已有300多年歷史的老店監制生產的中醫藥品,在頗信中醫的日本,卻難覓芳蹤。因為早在1983年,“同仁堂”商標已被一家經營食品和飲料的日本企業在日注冊。同仁堂藥品如要進入日本市場,必須以重金買回本屬自己的商標使用權,或“改名換姓”,再創聲譽,或放棄日本市場,否則,將構成商標侵權。 商標搶注,使“同仁堂”在走向世界之初便吃了一個啞巴虧。
海信集團進軍歐洲遭遇“絆腳石”
1999年,博世西門子公司在德國注冊了“HiSense”商標。該商標與海信的“Hisense”商標只在中間的字母“S”處有大小寫區別。當時海信產品對歐洲出口有限,因此受到的影響不大。隨后幾年,海信海外銷售增長,但是“HiSense”商標就會像一個隨時可能爆炸的“定時炸彈”一樣威脅著海信。一旦海信要在德國甚至歐洲發展,西門子的行為就猶如一塊“絆腳石”,讓海信步履維艱。
百年老字號“王致和”德國遭搶注
百年老字號“王致和”商標,在德國被搶注。在與對方協商未果后,王致和集團表示,將在德國柏林提起訴訟,追討商標權。王致和腐乳、調味品、銷售服務三類商標被一家名為歐凱(OKAI)的德國公司注冊。這是王致和商標第一次在國外被搶注。同時,王致和集團也在全球34個國家和地區抓緊注冊,以避免商標再次在國外被搶注。
“五糧液”在韓國的維權之路
2003年,五糧液集團發現一名韓國人將五糧液的漢語拼音“WULIANGYE”在韓國注冊成商標。按照韓國商標法,一旦正式受理商標申請和發布公告,異議時間只有一個月。五糧液集團隨即向韓國商標總局遞交了異議申請,并出具了“五糧液”作為國際知名商標和品牌使用在先的證據。“對方的注冊方式屬于惡意搶注,想要誤導消費者。”但韓方辯稱“五糧液”在韓國并不知名,注冊不存在誤導,雙方陷入僵持狀態。
從上面幾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注冊海外商標有利于避免長期使用的商標被他人包括競爭對手、經銷商或其他利害關系人在國外搶先注冊。一旦遭遇搶注,企業就不得不以高昂代價與之合作,或被迫重新打造新品牌。因此,想要進軍國際市場,我們需要及時注冊,以免誤了商機。
高沃知識產權擁有一批專業的國際知識產權顧問和資深知識產權律師隊伍,成功為眾多企業注冊了國際商標,做好了海外品牌保護。高沃知識產權自成立以來一直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有密切的聯系。目前是國際保護知識產權協會會員(AIPPI)、國際商標協會會員(INTA),當前,高沃與亞洲、歐洲、美洲等200多個國家的500多家知識產權律師事務所達成合作伙伴關系。
如果您的商標還沒有進行國際注冊,趕緊聯系高沃知識產權為您做好保護吧!掃描下面二維碼,聯系小編為您查詢您的商標能否注冊!